我的音乐成长课堂

点击数:343 | 发布时间:2025-06-15 | 来源:www.ynpxfm.com

    我校正在进行课改研究,“三自成长课堂”改革,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“自助、求助、乐助”,自助就是学生学习要掌握预习,不懂的地方自己找办法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;求助,就是把自助不可以解决的常识,掌握向其他人讨教;乐助,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内,老师、同学积极地帮助其他人,达到三自成长、一同进步的目的。我的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很多活动贯穿于其中,它不只局限于课堂,还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多更广的天地。音乐三自成长课堂,必须要着力构建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,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。三自成长以音乐活动为载体,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要有目的、有计划地拓展。

    1、课计划

    每节课给孩子们灌输一种思想,就是随时掌握展示自我,就算是一节课中,每次歌曲的报歌名,也要渗透。我让每一个孩子假装拿一话筒,学习主持人那样的仪态,标准的中文,正确的冠名办法,如二(1)班同学齐唱《小麻雀》,歌表演《小麻雀》,童声独唱《小麻雀》等,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,知道音乐的表演形式。孩子胆量大了,自信了,自我表现欲望更强了。

    2、月计划

    小班(小组)展示。学生学习了1月之后,为了给以后的上台表演做训练筹备,让孩子们上台多找感觉,至少下一次上来不再紧张,了解自己该干什么,不该干什么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台,都能说会道。具体方法,一组8人,或男孩站台下,或女孩站台下,可交换、轮流担任报幕,进行简单的歌表演,完了敬礼依次下台。培养孩子的舞台经验。

    3、半年计划

    1.严格常规练习

    新学期刚开始,第一周就是常规教育。很多老师觉得常规教育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情,其实不然,俗话说,有了好开头才有好结束。尤其是艺术老师跑的班多,几百个学生的管理,加上音乐课容易让学生开心,不好组织,就更有必要。虽然那些课堂常规是多么耳熟,但经过一个假期孩子们忘记了,学期开始常规练习特别要紧。第一节课,建议老师们上成音乐课堂常规课。好处有:提升学生对学科的看重;便于以后的管理;能够帮助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。具体办法:在封二书写音乐课堂常规,用师生一同回忆的办法,唤醒遗忘的常规需要。内容有:(1)做好课前筹备(个人、值日生、科代表)。(2)上课认真听讲。(该做、不该做)实行点名制。(3)简单的自我评测。书写完后,进行实践练习,一节课还要抓紧时间。

    2.音乐练习

    满足儿童的表现欲。在一学期音乐学习过程中,安排学生在本班内一期两次实践活动,分别在半期和期末教学内容完成有剩余时间的状况下进行。一般在半期,学生习惯性了解要搞音乐会,低段的不设计节目单,可以以学校学习书本音乐歌曲为主,校外音乐为辅。中高年级才学习设计节目单。半期音乐会,主如果满足学生对校外时尚音乐的需要,校外音乐,不乏有很多出色作品合适儿童对外面音乐的热爱,儿童对校外音乐的学习告诉他们,音乐,就在我们的身边,从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与热爱。具体操作办法,分小班去自由筹备,每小班推选一主持人报幕。或老师跟他们规定主题方向……

    3.学生的音乐成绩,平常评价与期末测试相结合

    依据新课标的需要,尽可能做到六年音乐教育能全方位地考核学生。一次不要样样都考也不要几年只考一种。如:低年级以测唱、演为主,中段可测图形谱、视唱。高段则可测指挥、赏析等,内容都需依据你的具体状况来定。有时也可以用组织的音乐会活动来集体评价小班,集体成绩参考个人成绩,促进学生相互协作,一同进步。

    4、长期的计划

    1.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专业学习

    正由于是艺术教育,天分非常重要,譬如,左右半脑的协调能力等,表目前学生身上的感受表现能力差异性非常大。因此,建议音乐感受力强的有条件的学生补充课堂外的音乐学习。声乐、器乐、舞蹈等或校内的艺术团体(合唱队、鼓号队),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学习,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水平,如此,不只在对外比赛中有一批后备力量可以用,还节省了音乐老师的时间和精力,拓展了学生班级音乐学习的范围。

    2.协同学校有关部门,拓展音乐实践活动,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

    学校的平台,在学生眼里不亚于更高级别的展示,由于那里有自己熟知的老师、同学给他更大的重压与收获感、真实感。如学校艺术节、歌曲演唱赛等。

    我的成长课堂,经过周密的教学部署,音乐教学在平常的时间里得到合理安排,每人训练,生生参与,把三自成长融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,并不断升级,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欲望,已经形成了我独到的音乐教育模式,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。伴随学校成长课堂改革的深入,我将不断改进音乐教学办法,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,音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,成为一名思维灵活、口才好、心理健康、成绩出色的忠山学子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(https://www.dgzhou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